资讯中心 bob手机客户端 bob手机客户端

一个港漂十年的内地人撑不住了:中环梦已碎预备去欧洲

来源:bob手机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5-04-02 00:52:04

  时不时会由于没有因由地牵挂香港就忽然落泪,也会在很多个被好心围住的瞬间幸亏现已脱离了那个让自己差点患上PTSD的环境。

  Mia戏弄自己现在是流落海外的学术民工,她在广东长大,是在TVB和粤语文明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代90后,“从前上学时分的愿望便是去香港久居,过上中产的日子”。

  2010年赴港读书,2017年时现已拿到了香港永久居留权,比前些年因优才方案赴港的大批中产,还早了近十年,“尽管自己不是第一个,也算是第一批了。”

  在是否刊出内地身份这件事上,Mia从前纠结了好久。“拿香港护照的优点显而易见,但假如不计划持续往外走,如同也没有必要抛弃内地的身份。”

  2019之后的三年,她亲历着这座自己从前酷爱的城市所产生的剧变,无论是大环境仍是她身处的学术圈,“曩昔那些温暖过我的人情味,伴跟着许多人的脱离而一点点散失,人和人之间越来越充满着名利的估计和防范,我知道是时分脱离了。”

  前港漂Banny也对梦碎感同身受,“刚去香港读研的时分,仍是穷学生,每个月付3000港币的租金,睡在10平都不到的“鸽子笼”里的上下铺,其时总觉得,只需找到作业、安稳下来,日子仍是会变好。”

  Banny结业之后从财经记者、公关,一路转行到金融咨询公司,从开端一万多港币的起薪,做到高级顾问,但2021年的一次裁人,让她第一次萌生了想走的想法。

  “那一年,每个月都有知道的人脱离,拖家带口移民海外的,港漂回流北上深的,离其他场景亲历太多,都有些麻痹了。”她自己也在2022年头不吝阻隔也要去上海参与作业面试,“实在是压抑地有些喘不过气。”

  依据香港劳工及福利局发布的数据,香港本地的劳动人口,在2020年之后的三年间接连跌至350万人,全体劳动力缺少达十多万。

  许多港人移居英国、加拿大,但关于Mia和Banny这样的港漂集体而言,尽管同样是香港护照,他们却不曾享有这样的时机。“咱们作为后来者,和成长在这儿的香港人,毕竟仍是不一样。”

  Banny从前仔细考虑过搬回内地,乃至在回去省亲时趁便找了一份作业。“从住房条件和日子本钱上来说,内地比香港要好太多了,但最终我仍是在加班文明和内卷面前退避了。”

  “不是说香港就不加班,这儿“OT文明”(即加班文明)也很盛行,但全体来说,香港职场仍是一个根据规矩运作的环境,你能够‘自愿’加班,但需要走批阅,香港搭档之间咱们也都默许到点就收工,没人会把公司当家。”

  不同于曩昔港片里所热衷于描绘的斗争、买楼、生娃的成功学叙事,Banny和Mia所接触到的香港人都较为清醒,“狮子山精力”或许在上一辈人那里仍然见效,但是经济下行的大环境下,90后香港年青人早已不再信任能够依托斗争住进半山豪宅。

  Mia从2022年年末开端不断投递海外的教职,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她都尝试过,在疫情完毕之后也飞去英国参与过线下的面试,“最长的一次面试,面了5个小时。”

  Banny也由于伴侣的联络,迈出了移居海外日子的英勇一步。“做决议之前的两三个月十分焦灼,我必定没超越半年的海外日子阅历,但是目标现已收到了offer,假如我不走,那么这段联络必定就要完毕,我开端关于出去的幻想一片空白,乃至不知道要怎样营生。”

  至于香港本地的工作商场,Banny坦言至少在她的职业十分不达观,“曩昔只需我简历放在网上就会有猎头、HR自动联络,2023年跟着外资不断撤离,业界都是裁人的音讯。”

  这种不景气或许也在冥冥之中推了她一把,“横竖持续呆在这也看不到期望,还不如出去闯闯看有没时机。”

  当然,跨国迁徙并非没有价值。Mia在英国找到的教职薪酬只要在香港的六成,日子本钱却差不多跟香港相等乃至还要高。Banny搬去爱尔兰后前三个月的时刻完全赖打零工日子,阅历了从白领到服务员的落差。

  但他们有一个一起的感触是,日子如同总算慢下来了。香港如同一个运作精巧的巨型机器,在一片轰鸣声中,卷进其间的每一颗螺丝钉都没有慢下来喘息的时机。

  “dudududu”的红绿灯声会敦促你不自觉加快脚步,港铁的电梯左边永久有一路小跑的打工人,就连茶餐厅里的收盘声都是那么干脆利落,没有一丝牵丝攀藤。

  这种“香港速度”在他们身上留下的痕迹是,Mia习惯了非上班时刻仍然查看邮箱看有没有学生联络自己,Banny则在打零工期间都被司理夸奖“亚洲人做事情便是利索”……

  二十出面时赴港逐梦,现在三十多岁,再次漂去海外重启,香港也见证了这一代港漂们的芳华。

  “一向久居在此的人很难爱上香港,香港一向都是给来来去去的人爱的。”Mia的故事里,多年的学术练习让她早已不再做什么买楼梦,“或许由于清楚自己迟早有一天会走,所以没想过在香港买房。”

  跟她同龄的一些港漂,有的人现已搬去了海外,香港的楼还没供完。至于会不会考虑在英国久居,她现在也没有答案。

  “我是丁克,没有孩子的话,我更想坚持一种未来持续迁徙的才能。东亚人,无论是内地人仍是香港人,如同都沉迷于一种关于上岸的叙事,在不断寻求身份和安稳,但是究竟哪里才是岸呢?‘上岸’之后又该怎么日子?很多人都没有答案。”

  关于身份问题,Banny告知咱们,她有一种深深的疲乏感,“让我再去为一个其他当地熬一个身份,我或许已熬不动了。”她顿了一顿说,“脱离香港,身体里的一部分现已被抽走了,或许是一段咬牙坚持的年月,也或许是那个年青过的自己。”

  离港前夕,Mia最终一次去校园里拾掇东西,坐小巴回家的路上,车上放起了陈慧娴的歌,那个瞬间如同一会儿穿越回到了2000年,她闭上眼,想要停留在那一年的香港久一点、再久一点……

  直到下车乘客那句“唔该,有落”的恳求声唤她回到了实际。睁开眼,一切都变得干干净净、冷冷清清。